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特种水产新品

特种水产新品

发布时间:2024-03-23 1:06:02

  1. 黄淮海地区的发展对策
  2. 什么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 (世纪的希望) 阅读 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噢噢噢噢 快啦

一、黄淮海地区的发展对策

黄淮海地区在实施跨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业基础仍较薄弱,自然灾害的威胁依然存在;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传统产业改造的难度较大;对外开放步伐不快,外向型经济发展较慢;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和解决上述问题,才能确保本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和区域布局

黄淮海平原经过连续8年的三期农业综合开发,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大面积平衡增产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这一地区的治理难度较大,任务还很艰巨。例如,到 1993年底,本区尚有中低产田 2.28亿亩,荒地4 658万亩(其中宜农荒地1500万亩)。因此,要将这一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确保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还必须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

1.加强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增强防灾抗灾能力

本区农田基本建设仍较薄弱,特别是水利设施破坏和老化严重,部分河道及沟渠排水不畅,设计行洪标准低,旱涝灾害时有发生。为此,今后应采取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巩固改造、适当发展、灌排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继续深入地开展水利建设,重点放在河北省东部的黑龙港地区、鲁北地区、苏鲁两省接壤的沂沭泗河流域、豫东及安徽省的淮北地区。要抓紧国家对农业增加投入的有利机遇,一方面加快现有水利工程的配套建设,进一步提高抗旱排涝能力;另一方面要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丘陵山区要搞好塘、坝、小水库等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

2.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调整农业结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根据本区农业发展条件、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为此,要立足于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并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的高低,对现有农业结构逐步进行调整优化。其方向为:一是大力发展以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为主体的多种经营,特别是畜牧业应得到较快发展。根据本区的资源条件与国内外市场需求,种植业与多种经营产值比从1995年的6∶4调整为2000年的5∶5和2010年的4∶6。二是调整种植结构,为适应畜牧业迅速发展需求,应逐步将种植业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调整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在确保全区粮食自给的前提下,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含蔬菜等其他作物)的种植比从7.4∶2.6调整为2000年的6.5∶3.5和2010年的6:4。

3.调整农业布局,搞好商品农业基地建设

发展市场农业,必须调整农业生产布局,逐步形成专业化生产、集约化与规模化经营、区域化布局的新格局。今后本区要根据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原有基础,在现有的商品粮、棉、油、菜及畜牧、林果、水产基地引入专业化生产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济,不断提高其商品率和商品的质量。同时,要围绕规模经营、大宗农副产品生产流通、农业科技开发与推广,进一步发展与普及各种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建立起多层次、多元化、跨区域、开放式的农副产品综合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以市场带基地、基地带农户,不断加快本区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区域化布局的步伐。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1995年,在黄淮海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19.1%,第二产业占47.2%,第三产业占33.7%。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第一产业低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低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高2.7个百分点。按照产业结构特点,本区已进入了加速工业化阶段。但是从各次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看,第一产业基础地位不稳固,同其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第二产业以传统行业为主,经济效益和带动整体经济的功能较差;第三产业发展仍相对滞后,且以属于第一层次的商贸、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为主,同其区位优势很不协调。由此导致对自然资源、农副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难以进行有效的利用,经济效益较低,制约了整体经济的发展。

为了实现本区经济跨世纪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以国际和国内市场为导向,对本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为:稳定地提高第一产业,大力发展和调整改造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重点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低消耗农业和商品农业基地。在确保粮食自给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牧渔各业;第二产业重点是调整部门和产品结构,加快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石油化工、汽车、机电仪一体化、电子及通信设备等主导行业,调整改造纺织、服装、冶金、机械、化工、轻工、食品饮料、建材等传统行业,着重提高其产品的档次和技术含量。第三产业要紧紧围绕对外开放和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与辐射功能,在改造、充实、加强传统行业(商贸、交通、邮电通信)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领域,如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信息咨询、法律服务等,建立高效、便捷、健全的社会服务系统。

纺织、冶金、化工、食品、建材等传统行业,作为本区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对当前有限的市场空间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坚持高起点,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步伐,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才能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例如纺织工业要按照“压缩纱绽,提高织染,大力发展最终产品”的思路,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将优化存量、产业转移、技术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加工深度,推动产业升级。同时要扩大化纤、丝绸和各种混纺织物的生产能力,使服装行业向高档化、时装化方向发展。化学工业以石油化工、农用化工、煤炭化工、精细化工、海洋化工和橡胶加工为今后发展方向。其中农用化工以发展规模经济、主攻产品质量、增加新产品品种、综合经营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主,大力发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医药工业及系列精细化工产品。钢铁工业在搞好老厂技术改造的同时,大力调整产品结构,突出各厂的特色,形成拳头系列产品。如首钢以生产板材、线材、螺纹钢、型材为主,济钢以生产中板为主,莱钢以型钢为主等等。食品工业要适应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生活节奏加快的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档次,创名牌,扩大市场占有率,重点开发四大系列产品,即:以啤酒、优质低度白酒和果酒为主的酒类系列产品;以果菜原汁、矿泉水为主的饮料系列产品;融营养与医疗为一体的保健系列产品;具有省时、质优、小包装的方便系列食品。建材工业以扩大高中档产品生产规模、提高规模效益、节能降耗为方向,重点发展高标号水泥、特种水泥、高档建筑卫生陶瓷、新型墙体材料、特种玻璃等。

三、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提高经济的开放度,不仅是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且也是促进本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南快北慢”的态势,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对外开放步伐的快慢和开放程度的差异。 1979~1995年,全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 219.4亿美元,其中广东、福建两省占29.6%,而黄淮海地区仅占12.9%。在黄淮海地区内部,位置偏南的山东省又占全区17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的40%。

在影响地区对外开放的诸因素中,投资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投资环境常包括投资“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类。其中投资“硬环境”主要指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与配套程度。

如前所述,黄淮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制约当前及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所在,其中突出地反映在交通、电力和水利建设滞后等方面。为此,在今后的10~20年中,应将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地位。其中交通建设的重点是铁路改造、港口扩建、高等级公路建设,并有重点地发展高速交通系统;电力建设的重点是利用晋陕蒙三条输煤通道经过本区的有利条件和区内的资源优势,继续扩建和新建一批大型坑口、路口及港口电厂,完善输变电设施及优化网架结构,实现华北、山东、华东和华中四大电网联网;水利建设的重点是提高黄河、淮河、海河及其主要支流的防洪标准,分别达到50年和100年一遇。同时,还要大力兴修农田水利,搞好现有水利工程的配套建设。

投资“软环境”主要包括投资的政策法规、经营环境、管理与服务水平、社会安全稳定保障、市场条件、劳动条件、劳动力素质、历史文化传统等非物质形态因素,它与投资“硬环境”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大多数国内外投资者来讲,往往将投资“软环境”作为第一位因素考虑。为此,各省市都要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制定相应的投资管理权限、税收和土地优惠政策、投资保障与服务体系,以规范、灵活、便捷、高效的服务吸引国内外投资者。

四、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节约利用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少数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之一,其中尤以京津唐地区和胶东半岛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突出。根据90年代初计算,前者平水年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枯水年(p=75%)缺水20多亿立方米;后者平水年和枯水年分别缺水22亿立方米和26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短缺,地下水长期超采,导致地下水漏斗区面积不断扩大,并在沿海地区引发海水入侵。以山东省为例,全省地下水漏斗区从1980年的 3 000多平方公里迅速扩大到 1989年的 16 868平方公里。今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缺水将更加严重。据预测,到2000年京津唐地区平水年缺水19亿立方米,枯水年缺水达38亿立方米;胶东半岛平水年和枯水年分别缺水36亿立方米和40亿立方米。由此可见,水资源紧缺将成为黄淮海地区实施跨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解决黄淮海地区严重缺水的途径,一方面要依靠长距离跨流域调水积极“开源”,争取在下世纪初建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同时要继续建设“南水北调”东线至山东工程。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必须大力“节流”,将发展节水产业、推广节水技术和建立节水型经济社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来抓。

为此,一是要稳定农业种植结构,不宜再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并大力推广节水农业。二是继续抓好重工业和城市节水,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逐步实行工业与城市生活用水分质供应。三是努力兴修中小型水利工程,拦蓄地表水,如丘陵山区的塘、坝、小水库,平原地区的平原水库等。四是扩大海水资源的利用,将大量耗用冷却水的电力、冶金、石油化工等企业尽可能建到海边,利用海水代替淡水。如日本大型火电厂的冷却水几乎全部利用海水,钢铁和化工行业用水量中海水所占比重超过1/3。

五、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近10多年来,黄淮海地区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引起的环境污染,以及自然灾害的双重影响,致使生态环境日渐恶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黄淮海地区随着钢铁、火电、石油化工与海洋化工、建材、造纸等大污染产业及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环境负荷逐渐加重,环境污染日趋严重,1995年区内平均废气排放密度为 552.6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其中so2排放密度为 8.89吨/ 平方公里,废水排水密度为11 334.9吨/平方公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密度为289.20吨/平方公里,分别超过全国平均水平3.2倍、3.56倍、1.92倍和3.3倍。其中以大气和水环境污染影响最大。北京、天津、唐山、石家庄、邯郸、济南、青岛、潍坊、徐州、焦作等已成为重污染和中污染城市。地表水由于污染物长期积累的结果,除少数水库外,几乎所有河流及湖泊等水体污染物均严重超标,分属于地表水Ⅳ类(中度污染)和v类(较重污染),其中一部分河水黑臭,已完全丧失功能。当前区内环境污染较严重的有三类地区:一是产业和人口过于集中的超大和特大城市地区,如北京、天津、济南、石家庄、郑州等;二是污染性企业较集中而扩散自净能力较弱的地区,如唐山、淄博、徐州、邯郸、焦作等;三是乡镇企业较发达而分布又甚分散的地区,如山东半岛、京津唐地区、冀南及豫北地区等。由于今后10~20年,本区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资源消耗量大、“三废”污染较严重的基础工业仍将会有较大发展,因此将继续面临环境污染的严重威胁。

(2)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本区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基础脆弱。如旱涝灾害,沿海地区的风暴潮,平原地区的盐碱、风沙和采煤塌陷地,山区丘陵区的水土流失,以及滨海地区由于地下水长期超采而引起的海水入侵等。以山东省为例,全省水土流失面积6.48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1.3%。黄泛平原风沙面积46.9万公顷,盐碱地面积65.8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9.8%),海水和咸水入侵面积593.7平方公里,采煤塌陷地累计537平方公里。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黄淮海平原濒临的黄渤海海域,由于受到沿岸地区的工业、城镇、农业和旅游业的污染,特别是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海,致使沿岸地区海水污染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并引起渔业资源大幅度减少。据统计,渤海沿岸地区每年向渤海排放的工业和城市污水达29.9亿吨,占全国排放入海量的34%,其中主要有毒物质69.9万吨,占全国的47.7%;经河流排放入海约21.5亿吨,占整个污水排放量的72%。由于沿海水域污染使海水呈富营养化,进而诱发赤潮发生。80年代中期以来,黄渤海近海多次出现赤潮,有时面积达30~40平方公里。赤潮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破坏严重,而且给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旅游业造成巨大损失。

2.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对策

对于黄淮海地区随着经济高速增长而引起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整治与保护相结合的对策。

(1)较大幅度地增加环保投入,加大治理力度。环保投资是控制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物质保证。本区环保投资仅占gdp的0.5%~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72%),为了缓解本区日渐加重的环境负荷,政府和企业应通过建立环保基金等方式,投入较多的资金,用于治理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根据本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要求并结合经济发展水平,2000年环保投资应占gdp的0.8%,2010年提高到1.2%,2020年达1.5%。

(2)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要根据本区的环境容量,分别制定不同行业、沿海城市与内陆地区污染物排放的限定标准,并落实到各排污单位,实行排污申报和总量控制。为促进企业治理污染达到国家和地方的规定要求,应逐步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同时,要区别对待具有不同功能、不同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的地区,在全省和全国通用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例如,北京、天津、青岛、烟台和威海等著名的国际城市和旅游城市,对其环境质量应有更高的要求,并相应制定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

(3)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由于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重化工是本区“三废”排放量最大、对环境污染最重的产业,因此,今后一方面要协调好轻重工业的结构,特别是控制重化工的过度膨胀趋势;另一方面,配合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的升级,大力发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而污染较轻的汽车、机械、电子、服装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布局上,一是严禁在城市上风向及水源地附近新建“三废”排放量较大的工业企业。二是应有计划地将现有的重污染企业逐步向周围郊县迁移。对某些重污染的行业如造纸行业,可实行集中制浆、分散造纸,便于集中处理污染严重的黑液。三是对广大乡镇企业,根据市场竞争和加快规模化、集团化的需要,在布局上应适当集中,便于提高对“三废”集中处理水平。四是要严格控制污染严重的小造纸、小化肥、小电镀、小水泥、小皮革厂及沿海拆船厂的发展,逐步实行关、停、并、转。

二、什么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可分为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三类。

第一产业是指提供生产物资材料的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直接以自然物为对象的生产部门。

第二产业是指加工产业,利用基本的生产物资材料进行加工并出售。第三产业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第三产业行业广泛。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保险业、行政、家庭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各国划分不完全一致。

三、(世纪的希望) 阅读 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噢噢噢噢 快啦

1、提供矿产资源

2、建设海底城市

3、缓解水荒

4、索取高蛋白食物

5、利用水力发电

没了,老师讲的……